后臺-系統(tǒng)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
說說日本的中元送禮
日本人在生活中,一大特點是傳統(tǒng)禮節(jié)繁多。我們中國人春節(jié)的時候習慣互相寄賀年卡,而在日本三伏天也會收到卡片,打開一看,原來是日本友人發(fā)來的“暑中見舞”–因為夏天到來而發(fā)來問候;不幾天,又收到卡片,打開一看,原來還是同一位發(fā)來的“殘暑見舞”–因為夏天快過去了所以發(fā)來問候。從中國人的眼里看來,雖然禮多人不怪,這樣過分的客氣實在有些沒必要。
而在這種種傳統(tǒng)中,有兩次送禮最為隆重,一次稱為“歳暮”,即新年到來時給朋友,師長等贈送禮品,一次就是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送的,稱為“中元”。日本送“中元”禮的時間,貫穿整個七月,送禮的對象,主要是長輩和曾經給過自己關照的人。
新年送禮,辭舊迎新,大家都可以理解。那么,夏天送“中元”禮是為了什么呢?
因為在日本送中元禮的時候,商場里熱鬧得如同國內中秋前的月餅大戰(zhàn),很多在日本的中國人雖覺得時間有些出入,但經常把它和中秋節(jié)相混淆。偶然問之日本友人,方知這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日本公司中,下級常常向上級寄送中元禮,筆者曾抱著開玩笑的心思向一個日本熟人問道–這樣,是不是有行賄的嫌疑呢?不料,這位日本熟人回應道–中元禮,原來正是用來行賄的阿!
原來,古代日本,“中元禮”真的帶有行賄的色彩。所謂“中元”,來自中國傳入日本的道教傳說。集仙錄曰:“張道陵于龍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道家從漢代張道陵開始奉三元大帝,稱天地肇定后,天元,地元,水元三大帝負責治理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過,司眾生禍福。并傳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官大帝生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地官大帝誕辰;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水官大帝誕辰。這三天分別被道家稱為上元節(jié),中元節(jié)和下元節(jié)。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恰巧,日本古代的政府官員也附會周禮自稱“地官”。于是犯了罪的人常常借口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大帝的生日,向政府官員也就是“地官”送禮,祈求赦罪。而當時的政府也視此日的賄賂為官員們合法的灰色收入,而不加嚴格管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夏天向自己的上司,長輩和關照過自己的人贈送“中元禮”的習慣。按照日本古代習俗,差不多所有的贈禮都要給予回禮,唯獨給關照自己的人送中元禮例外,就是因為它本來屬于賄賂的范疇而并非正常的禮物。
當然,在今天的日本,贈送“中元禮”僅僅表達對受禮人的尊重和感謝,已經與賄賂無關。假如借口中元大帝的生日向檢察官或者法官行賄,一樣要被抓起來的。
事實上,中元禮的起源在日本民間至少還有兩種其他說法。
一種是“盂蘭盆節(jié)相關說”。按照佛教禮儀,日本人在夏天都會過祭祀祖先和逝去親人的“盂蘭盆節(jié)”。在祭祀的時候,漸漸有些日本人感到也應該同時表達對于在世長輩的敬意,于是向他們寄送禮物,逐漸形成“中元禮”的習慣。
另一種是“八朔說”。和中國一樣,古代日本也存在貢品制度。從室町幕府時代開始,向天皇和將軍進貢貢品的時間被定在八月一日,稱為“八朔”,從各地出發(fā)運送貢品的官員同長七月就要上路。他們還有一個職責,就是為當地官員幫忙,幫助他們給關照過自己的長官帶去禮物。這個習慣沿襲至今,就成了“中元禮”。
綜合看來,在日本“中元禮”的形成并非來自一個源頭,以上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古代,“中元禮”贈送的主要是貴重珠寶和地方特產,今天,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已經成了它的主體。其內容五花八門,包括茶葉,海苔,酒,點心,海鮮,蘑菇,咸魚,甚至醬菜。在各大商場中元商品專柜,通常都設有開放式的貨架,上面擺放各種包裝好的禮品樣品,旁邊加上價格和編號。通常中元禮的包裝都精美高雅,外包稱為“水引”的特制包裝紙,價格則考慮到顧客與送禮對象的親疏從低于一千日元到數萬日元不等,計算起來,比商品的正常價格要高20%-30%.講究形式的日本人卻多半不肯自己買了禮品郵寄,而甘愿掏多兩三成的價錢購買“正宗”的禮品。
如果顧客對某一種禮品有興趣,可以打開包裝細看,決定購買后,只要記住編號,到專柜對服務員說明即可。
通常,在日本國內,銷售“中元禮”的商場都免費提供寄送業(yè)務。這一點曾讓我頗為困惑。因為有些商品本來就是時鮮(在筆者居住地附近的商場,今年有送一席包括麻婆豆腐在內的川菜為“中元禮”的,生意還頗紅火),本市內寄送還算說得過去,如果從北海道寄到九州,怎能承受得了如此旅途顛簸?而送貨地點無論遠近一律免費,也就是說送到我家對門不花錢,送到幾千里外的札幌也不花錢。
中元節(jié)一般燒多少個包
中元節(jié)是在每年農歷七月半,也就是農歷七月十五前后,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人都會燒包袱祭拜祖先,這是比較傳統(tǒng)的一個習俗。中元節(jié)燒包袱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數量一般是單數,具體數量并沒有規(guī)定,主要看各地習俗和個人意愿。
中元節(jié)一般燒多少個包數量一般沒有規(guī)定,通常是單數的,雙數具有配對的含義,不吉利!但是,沒有具體規(guī)定。這取決于個人意愿。
你可以選擇在農歷新年那天燒掉負擔。從7月12日晚上開始,你可以在農歷新年前幾天做。要燒掉一個包裹,你需要先寫,然后包裝,最后燒掉。也就是說,一堆紙幣被密封在一個小信封里,信封上寫著收信人的姓名和頭銜、收到的信封數量,以及轉絲人的姓名和時間。據說鬼門在7月15日關閉,所有的家庭都應該“把孤兒送到孩子身邊”。
燒包就是把很多鬼紙封在一個紙袋里,寫下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名字和相應的頭銜,然后到墳墓里燒給祖先。在不同的地區(qū)也有這樣的說法,孕婦不允許參與折疊行李,否則他們的祖先不能攜帶行李。也有人去廟里燒袋子。在某些地區(qū),焚燒行李應在夜間進行。
中元節(jié)什么時候燒包袱好通常在晚上9點之后和12點之前
中秋節(jié)燒紙的時間必須選在天黑的時候。一般在晚上9點以后到12點以前。
焚燒紙幣是這一時期最莊嚴的祭祀活動。根據不同地區(qū),燒錢的時間各不相同。一些地區(qū)提前燒錢,7月14日燒錢,但總的來說,7月15日晚上的燒錢活動最隆重。
據說7月15日午夜,燕王會關上鬼門,那些孤獨的鬼魂會趁機鬧事。為了防止山神和野“鬼”進入屋內,家家戶戶在屋外燒紙錢,燒香、蠟紙圍屋。孩子們晚上不允許外出,以防被野鬼抓住。
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禁忌是什么 1.選擇十字路口祭拜因為十字路口向四面八方延伸,所以搬運工(即郵遞員)很方便找到你的坐標,盡快找到祖先的錢,祖先可以盡快收到。
2.紙幣必須燒干凈這叫做化陽為陰。記住,即使有人打電話回家,也不要在燃燒后回頭看。如果你吸煙,你可以在路上點煙。如果你家里有孩子,你應該在門口停下來,拍拍你的身體,然后你可以稍后進入房子。
3.記得多燒一些紙錢給陰間郵差在我們開始燃燒之前,我們應該先準備3到5元的寶藏,然后帶一些零散的鬼幣,這是郵遞員的費用。拿著這筆錢,一個人燒了它。記住不要把它和那些給親戚的東西混在一起。
4.分步驟燒紙在焚燒郵遞員的費用后,將鑄錠、鬼幣和信封放在圓圈中,并在十字架上焚燒。當燃燒時,我們必須表達他們燃燒的對象,并說出來。我們希望他們拿到錢后能過上好日子,保證家人的安全。如果你想給出更多的指示,你可以說受影響的郵遞員帶來了一條信息或其他東西。整個過程必須一步一步地進行。不要太麻煩。
中元節(jié)包袱書寫格式全部稱呼
中元節(jié)包袱書寫格式全部稱呼
中元節(jié)包袱書寫格式全部稱呼,中元節(jié)寫包袱是最復雜的事情,格式和書寫方式大家可能都分不清楚,還要寫稱呼。那么,中元節(jié)包袱書寫格式全部稱呼怎么寫呢?來看看我給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吧。
中元節(jié)包袱書寫格式全部稱呼1中元節(jié)包袱書寫格式全部稱呼
上一代:稱父親。包袱寫法:故顯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男。
上二代:稱祖父。包袱寫法:故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孫。
上三代:稱曾祖。包袱寫法:故曾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曾孫。
上四代:稱高祖。包袱寫法:故高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玄孫。
上五代:稱天祖。包袱寫法:故天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來孫。
上六代:稱烈祖。包袱寫法:故烈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晜孫。
上七代:稱太祖。包袱寫法:故太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仍孫。
上八代:稱遠祖。包袱寫法:故遠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云孫。
上九代:稱鼻祖。包袱寫法:故鼻祖(姓)公諱(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自稱落款:孝耳孫。
中元節(jié)包袱怎么寫?
包袱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為: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X封(即:中元節(jié)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XX(即:恭敬地奉送給XX);
第三列:故XX收用(即:已經故去的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XX祀(即:陽世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XX年XX月XX日叩化(即:農歷跪拜焚化的日期)。
中元節(jié)包袱的注意事項
一、不同的輩分,稱呼亦有不同,一般上溯四代,即先考、祖考、曾祖考、高祖考,以示“慎忠追遠”。
二、尊稱都是男右女左。自稱亦自然隨著改變,相對應的分別是:子、孫、曾孫、高孫。
三、袱皮背面的交合處應寫上一個大大的“封”字,以表示封口,其他鬼魂等不得隨意拆看。
四、卷上一卷錢紙,用白紙包好,寫上“挑夫專用”?!疤舴颉奔搓庨g的“郵遞員”,如果沒有挑夫,冥錢是無法送到的。
中元節(jié)包袱書寫格式全部稱呼2中元節(jié)寫包
中元節(jié)燒包袱是特色文化習俗之一,按民間來說包袱一定要認真寫,不然先人就收不到包袱皮上要寫清楚亡人稱呼和名諱,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這個環(huán)節(jié)叫做“寫包”,是“燒包袱”很重要的一環(huán),而各地講究略有不同。
包袱里的冥錢、冥衣均購自南紙店。不外乎為大燒紙、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冥鈔和佛、道兩教的往生錢。其中,寒衣紙為不可少者。
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相關欄目內寫上先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時間等。在中元節(jié)有燒包袱給先人的習俗,寫包袱需要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人之間的關系。
中元節(jié)燒包袱的格式和寫法
包,也叫包袱,就是將紙錢分為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后用封皮包裝就成為“包”。
包,分為花包和白包兩種,白包用于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于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兩者的區(qū)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于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于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
寫包:就是在包的封皮上的相關欄目寫上先人的姓名、收受的封數、燒包者的姓名及燒包時間等。寫包時,需要搞清楚收包的先人和燒包的后人之間的關系,然后才按規(guī)定的稱呼寫包?,F(xiàn)將其體寫法介紹如下:
封皮內容解釋:
封皮的文字是直排的,從右到左各列內容如下(以花包為例,括號內為解釋):
第一列:中元勝會之期虔備冥資成封(中元節(jié)鬼魂勝會之期虔誠準備冥界紙錢并打包成多少封)
第二列:上奉(恭敬地奉送給)
第三列:故收用(已故去的XXXX老人收用)
第四列:孝祀(陽間孝人XXXX祭奠)
第五列:天運年月日叩化(農歷XX年XX月XX日跪拜焚化)
包袱的寫法格式及稱呼
農歷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們中元祭祖的日子。燒包袱,是由燒紙錢演化而來。民間在每年農歷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靈時,都要燒包袱。意在寄錢給祖先亡靈,好讓他們在陰間有錢用,更好地庇佑子孫。將打好的紙錢,用白紙封起來,就成了一個個長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還要用毛筆字寫上敬奉的字樣。男稱大人,女稱孺人。父母死三年內:父稱新逝顯考,母稱新逝顯妣。
父之兄:故伯考
孝胞侄父之弟:故叔考
孝胞侄父之堂兄:故堂伯
孝堂侄父之侄:故堂兄(弟)
堂兄或弟母之父母:故外祖考(妣)
孝外孫母之兄或弟:故舅考(妣)
孝外甥母之伯爺:故堂外伯祖
孝堂外孫母之堂兄:故堂母舅
堂外甥父之姐夫:故姑父內侄
父之姐妹:故姑母(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爺:故姑公(姓)公諱(名字)老大人收用孝內侄孫
父之姑母:故姑婆(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孫
同父母之姐:故胞姐(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胞弟
胞姐之丈夫:故姐夫(姓)公諱(名字)老大人收用內弟
母之姐夫:故姨父(姓)府公諱(名字)老大人收用姨侄
母之姐妹:故姨母(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姨侄
母之祖父:故外曾祖考(姓)公諱(名字)老大人收用曾外孫
母之祖母:故外曾祖妣(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曾外孫
后臺-系統(tǒng)設置-擴展變量-手機廣告位-內容正文底部 |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fā)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地址:http://webmastere.cn/xjz/53488.html